close
我記得是在離現在沒有很遠的幾年前,救護車的的警笛雖然沒有開啟,但是車頂閃爍著的燈,卻說明了這輛救護車正在執行勤務。這輛救護車正在運送一位瀕臨死亡的患者回家,而那名患者是我的外公,所以我可以說是他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的見證人之一。

縱然是段令人不怎麼願意回憶的往事,卻正好符合本篇文章的主旨。安樂死或安寧療護,那一種方式較好?但在此之前我必須要先說明我的外公在被送回家之前的情形。

因為肝方面的問題而引發敗血症,在和醫生幾經討論磋商之後,大人們決定在他血小板指數上升到一定數值的時候進行手術,當然這是個很大的賭注;手術的風險極高,但不手術的後果是必死無疑。不知道外公是不是真的已經以很坦蕩的心態去正視可能來臨的死亡,但至少在我記憶中,住院期間他從未在我面前顯露出慌張而請願意為他的生命放手一搏,手術前一刻他依舊對著我談笑風生,並且約定,下課後我會去探望他。

後來,眾所盼望的奇蹟並沒有出現,因為術後大量出血和疼痛啃食著外公的精神和肉體。他不停的拉扯身上的管子,嗎啡也沒有效果,於是他骨瘦如柴的身軀越來越虛弱。生與死總是突然發生,我們決定帶他回家。因為維生系統,所以儘管外公已失去意識還是可以撐著最後一口氣回到家,接著拔管,最後死去。

當然,沒有一個病患家屬會在還有救治可能性的時候放棄希望,只是最後所生的可能卻太過殘酷而令人無法接受,無論是家屬或病患本身。

因此,個人是有限度的支持安樂死,至少是出自我本身的意願,願意進行安樂死,當然那是在我別無選擇之下。但是在某些情況下,如果我還有剩餘的時間,雖然有醫療方式能夠延緩我的死亡,卻不能避免死亡發生時,那麼,安寧療護會是我的選擇。我相信,在一個人為他的生命下賭注之前,會有更多的時間想要和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相處,並且選擇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地方,比起激烈的直接安樂死更能安撫家屬及病患本身的心情。有條理的,去讓自己未完成的事項告一段落,而不是突然的帶著遺憾離開。乾乾淨淨的沒有苦痛,從出生開始到死亡都喜歡自己的身體,和親朋告別也是自己最喜歡的一面,這是對自己和對他人的一種尊重。

某種意義上,我認為,安寧療護比安樂死更符合人性尊嚴和家屬的期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