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標題:學期報告
副標題:山居筆記讀後心得──一個王朝的背影


一個背影,先不說文章的內容,「一個王朝的背影」,說到清朝應該直接會讓人想到寂寞悽涼吧;但是,怎麼不這樣說呢?一個背影,一個曼妙女子婀娜多姿的背影,讓人不自知以目光跟隨的身影;一個背影,一個偉岸男子堅定寬闊的背影,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,不動如山的身影。是我想得太多嗎?不過在閱讀文章前多一點自己的想像有何不可。這本就是個可議的朝代,光彩以及羞辱都在一身了,要說他是像被追隨者仰望閃閃發光的背影,還是說他是被時代遺忘的演員下台後落寞的背影,有什麼關係。背影?我直接聯想到朱自清,當然這是徹頭徹尾的偏題了。

寫著寫著,突然不知道心得和摘要該怎麼從我的思維中分開。我喜歡這篇文章,比起書中其他文章,是很簡短的,說起來是它的鋪陳讓我感動,蘇軾,還沒有給我感覺如此強烈。不過份的強調清末的羞恥,反而是突顯了這麼一段蒼涼。很特別的感覺,這樣寫心得,也很有趣,不過更像是眉批。

這是第一段,歷史情結。「清代歷史,是小學中唯一用眼淚浸潤的課程。從小種下的怨恨,很難化解得開。」對我而言是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開場,從一開始所謂的國仇家恨,到列強侵略感到心痛羞辱的同步,以及最後建立民國的躂伐,這樣怎麼不叫人懷疑,中國數千年的榮辱全聚縮於此,在這個異族所統治的朝代。

「這種偷看其實也是偷看自己,偷看自己心底從小埋下的歷史情緒和民族情緒,有多少可以留存,有多少需要校正。」偷看,我喜歡這種窺伺的感覺。在一邊的置身事外的,可以沉醉可以清明。是小心翼翼的,好似呼應了康雍乾之後的避暑山莊,要偷偷的,不讓人發現自己在這裡,用自身的血肉來探視著過去現在未來。

這是第二段,承德避暑山莊,康熙的長城。「康熙把生命從深宮中釋放出來,在曠野,獵場和各個知識領域揮灑,避暑山莊就是他這種生命方式的一個重要吐納口站,因此也是當時中國歷史命運的一所『吉宅』。」還不知道一個熱河的避暑山莊可以這樣寫,可以這樣代表巔峰的中國,可以是清朝的魂魄,還可以是傾頹的王朝最令人不忍看的一頁。最能撼動我的應該就是這麼一段,它強大它是智慧和勇武的結合,以致於最後的落寞也是如此強烈。

這是第三段,盛世的文化力量。「文人仍像朱耷筆下的禿鷹,以『天地為之一寒』的冷眼看著朝廷,而朝廷卻奇怪地流瀉出一種壓抑不住的對漢文化的熱忱。」看著看著,我笑了,因為這麼一段話。

「我想這便是文化的力量。一切軍事爭逐都是浮面的,而事情到了要撼動某個文化系統的時候才會真正變得嚴重起來。這不是變節,也不是妥協,而是一種文化生態意義上的開始認同。既然康熙對漢文化認同得那麼誠懇,漢族文人為什麼就完全不能認同他呢?政治軍事,不過是文化的外表罷了。」

是走極端吧,想到了我說過很絕、很不成熟的一段話。對於原住民文化,甚至是客家文化、閩南文化,是的,我們都應該要保護,要尊重,只是沒有必要如此的畸形。我想我是崇拜「進化論」的,應該淘汰會被淘汰都有一定的理由,更是一種整合。一個民族一個文化會到消失覆滅,是不是也有一些責任在自己身上,當一個人不珍視自己的傳統,那麼,消失了也是活該。侵略嗎?弱勢文化本就會向強勢文化靠攏。

這是第四段,康雍乾之後-康熙的長城終於傾坍。「當新的一個世紀來到的時候,一大群漢族知識份子向這政權發出了毀滅性聲討,民族仇恨重新在心底燃起,三百年前抗清志士的事蹟重新被發覺和播揚。避暑山莊,在這個時候是一個邪惡的象徵,老老實實躲在遠處,盡量不要叫人發現。」避暑山莊在偷偷的看著,跟作者一樣。最終還是回到了民族正統論來了,在這眼上打轉,沒人想要出去,成王敗寇,是亙古的真理。回憶起「北京法源寺」給我的衝擊。「所有面上活動的,都已化為塵土、都已躺下;剩下的,只有那靜止的古剎,在寒風中、在北國裏,悲滄的仁立著。」如果建築有感情,法源寺和避暑山莊,應該是大相逕庭的吧。

這是最後的句點。「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;經此世變,義無再辱。」嚴格來說,我還是不能明白王國維投水的真義。只是覺得諷刺以及無限矛盾衝突。

「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,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,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,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淒怨靈魂。」痴傻得可愛亦復可憐,從歷史的腳步看來,有些不明白,這些人是死得其所,還是根本不明不白。

記得我老是喜歡在寫有關清代心得報告的時候,寫下這麼一段話,「歷史的傷痕在我們身上早已結痂脫落,不痛,也不癢。不過就是一段歷史罷了,儘管它是如此不堪。」應該是另一門課的報告打瘋了,才發現這句話有矛盾。

不堪,怎麼能說是不痛不癢。這個背影的腳步,是越走越沉重,最後終於是聽不見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